文 宋小舟 图 IMG
路易斯输了。在北京6级污染的雾霾天,天色暗淡之时,一个并不算失误的收官Par,让她与冠军失之交臂。同样输掉比赛的还有我们的观众。
对路易斯的唏嘘声、喝倒彩的声音,想必在她的记忆中留下了抹不掉的污点,也将我们仁爱、厚德的民族精神击得粉碎。现在再去抨击观众,已经于事无补,毕竟比赛已经结束。但这件事需要我们反思:到底该以一种怎样的心态面对比赛失利者,又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遭受不幸的人?即使有些事情是我们内心期待的。
2006年大佛杯,吴康春、吴阿顺迎战澳洲组合杰夫·奥格维和罗伯特·艾伦比。当时奥格维的球童要参加兄弟婚礼,我阴差阳错地成了他的临时球童。记得第一轮比赛前,艾伦比突然问我:“你希望我们赢,还是希望中国队赢?”说实话,我内心先后想到了三句话。第一句,也是最快、最直接的反应:废话,当然希望中国人赢!第二句是埋怨:这个问题够损,让我怎么答?第三句才是经过理性思考,也是最终说出来的话。我说:“从实力和经验上说,中国组合和你们有差距,通过这场比赛可以学到不少东西,输赢并不重要。”艾伦比听了很高兴,拍拍我的肩膀:“你说得好。”
2008年大新华航空LPGA在海口西海岸球场举办。那几天,天气奇热无比,而球场缺少荫凉。第三轮比赛,我在场下闲逛。大约到了第14洞果岭,突然,一位男性球童中暑倒地。当时,这一洞果岭旁除了我,只有一位观众。出于对事件的敏感性,我下意识举起了单反。一位球手看到了,走过来,用请求的口吻让我不要把照片传出去。这时,我才回过神来,意识到自己刚才的举动是多么不近人情。我答应那位球手不会公开这些照片,她对我连声说了两次谢谢,才转身回到果岭。
我又想起了2009年英国公开赛。59岁的汤姆·沃森在延长赛输给了斯图尔特·辛克,遗憾地未能成为史上最年长的大满贯赛得主。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,我相信很多记者都憋着问题,想问老将功亏一篑后作何感想,但是谁也不愿先开口,因为这种问题太残酷。现场一片沉寂,倒是沃森幽默地破了冰:“嘿,这可不是某人的葬礼。”现在回想这件事,如果发生在国内会怎样呢?估计一群人会尽其所能,撬开沃森的嘴巴,不让他流着眼泪把肠子悔青誓不罢休。
容我妄言,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只小恶魔,它为了满足自己的乐趣无所不做。你杀不死它,但要管好它。
授权新浪网高尔夫频道独家转载,其他媒体请勿转载点击下载【新浪体育客户端】,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|